成都样本从确权颁证入手
成都样本:从确权颁证入手
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村民钟先荣还记得,2009年5月他们手中的土地承包年限由30年变革为长久不变后,这一产权制度的新型试验曾经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目光。 而如今三年过去后,钟已体验到了这场试验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他和村里其他农民拿出40余亩土地,组建公司,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每年带给他上10万元收入。 作为受益者,但他或许并不知道,“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管理层亟待推进的一项基本工作。 而这样的表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时再一次被提及。 李克强指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作为13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立足国情,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对于还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个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未超过50%的试点城市成都而言,如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兼顾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 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家泽认为,成都最值得外界借鉴的经验,就是经过8年的探索设计出了在制度层面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 而来自“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的一份报告称,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核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中,陈认为,城镇化是其中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城镇化常常被管理层忽略,但如果城镇化搞不好,会使得工业化和农业化没有稳固发展的基础”。 目前,在制度设计层面,成都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土地流转,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行确权颁证,实现了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过程中的资本性投入,厘清了农民的财产权。 李克强的讲话提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而陈则认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应该首先考虑农民的权利,而成都在此方面的做法是,设立村民议事代表制度,完成农村基本民主自治。 在上述讲话中,李克强还特别提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乡差距,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据本报记者了解,成都在这个方面的做法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如耕保基金的设立,目前每年成都市政府会拿出20亿元。 其次是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每个村年均不少于30万元水平拨付,形成了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不过,亦有专家认为,尽管成都上述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并非在其他城市适用,模式和规模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地方财政收入不高的,就不应该效仿成都市在耕保基金上的大笔公共财政投入。 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在土地确权后如何保证农地确权长久不变,还需要进一步摸索。